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最专业的美发工作室,让您的美丽从头开始

透视147家非上市险企2023“成绩单”:泰康与国寿财险分列寿险、财险行业第一

时间:2024-02-27 07:08:27

  截至2月26日,市场中已有147家非上市险企发布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发现,147家公司中,共有2家公司未披露盈利情况,82家公司实现盈利,63家公司呈现亏损。

  受存款利率下行、产品预定利率整体下调等因素影响,2023年人身险负债端呈复苏态势,62家人身险公司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161.56亿元,总资产规模达101426.77亿元。但在投资端承压背景下,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净利总和仍呈亏损状态,共计亏损142.97亿元。

  财险方面,行业“马太效应”依旧显著。据统计,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共50家公司实现盈利,25家公司亏损,合计盈利46.8亿元。但其中,盈利最高的国寿财险、鼎和财险、英大泰和财险3家公司贡献净利润37.12亿元,占财险市场非上市机构净利总和的79.32%。

  相较分化严重的人身险、财险行业,再保险公司在公司业绩、偿付能力、风险评级等方面普遍更稳定。据统计,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10家再保险公司2023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维持在150%以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维持在200%以上、上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均在B类以上。

  通俗地讲,偿付能力是指在任何时候,保险公司履行其所有合同下义务的能力,体现了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间的关系,关系到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

  2021年1月,银保监会新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提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条监管红线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进一步完善了实际资本的计量方式,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二期工程建设正式完成。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披露,2023年四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9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8.2%,均高于100%和50%的达标标准。

  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8.2%、186.7%、285.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6.2%、110.5%、245.6%。

  记者统计发现,人身险方面,62家公司中,共36家人身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33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上季度(2023年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中,有D类公司2家、C类4家、B类3家、A类19家。

  财险方面,共43家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44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上季度风险综合评级,D类公司仅安心财险1家,C类公司有新疆前海联合财险、华安财险、都邦财险、珠峰财险等7家,B类公司49家、A类公司18家。

  再保险公司方面,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10家再保险公司2023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维持在150%以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维持在200%以上、上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均在B类以上。

  据记者统计,2023年,62家人身险公司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161.56亿元,总资产规模达101426.77亿元。

  但受宏观经济以及投资市场下行因素影响,2023年人身险业整体利润呈现亏损状态,亏损数额达142.97亿元。其中,中邮人寿、建信人寿、渤海人寿、东吴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及合众人寿6家公司亏损金额均超10亿元,分别为114.68亿元、42.99亿元、31.01亿元、17.85亿元、14.29亿元及11.92亿元。

  62家公司中,净利水平前5公司分别为泰康人寿、中意人寿、民生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及中宏人寿,而上述5家公司中,泰康人寿以137.43亿元的净利水平领先行业,其余4家公司净利分别为12.46亿元、4.6亿元、4.02亿元与4.02亿元。

  从人身险精算逻辑看,投资端承压与附加费用率上升都可能导致当前的负债端收入与净利水平分化。

  受国内债券利率低位波动及股票市场延续低位震荡影响,多数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表现不及去年同期。

  记者注意到,净利润呈现亏损状态的25家公司中,共有3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为负、16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不足3%。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普遍接近3%的背景下,上述险企投资端表现势必对公司经营带来利差损压力。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行业转型持续推进的2023年,相较产品体系健全、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保险机构,中小型人身险公司或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从头部机构看,泰康人寿共实现年度净利137.43亿元,远高于业内其余公司,其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68%,为62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之首。

  若加入上市保险公司对比,保费收入方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及国华人寿6家上市公司旗下寿险业务部门2023年保费规模已达17249.47亿元,远超62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总和。

  从中小型人身险公司盈利能力看,行业内总资产规模在百亿以内的公司共46家。其中,仅16家公司实现盈利,1家公司未披露业绩,剩余29家公司均呈现亏损状态。

  据统计,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共有50家公司实现盈利,25家公司亏损。其中,盈利最高的国寿财险、鼎和财险、英大泰和财险三家公司贡献净利润37.12亿元,占财险市场非上市机构净利总和的79.32%。

  其中,国寿财险以13.86亿元的净利水平位列行业第一。其保险业务收入与总资产同样领先行业,分别为1063.72亿元与1434.81亿元。

  若参考上市保险公司旗下寿险公司2023年相关业绩,行业“马太效应”则更为突出——企业公告显示,人保财险共实现保费收入5158.07亿元,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021.6亿元、1903.27亿元。

  而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除国寿财险外,仍未有公司保险业务规模突破千亿。

  记者统计发现,综合成本率上,75家公司中,仍有49家公司相关指标高于100%,最终实现盈利则需要投资端反哺承保端。其中,4家公司综合成本率高于150%、10家公司综合成本率在120%-150%间,有较大盈利压力。

  手续及佣金费用占比方面,共6家公司高于20%、34家公司在10%-20%间。对比直销,代理渠道与经纪渠道是更多财险公司的选择,据统计,75家公司中,共有36家公司第一销售渠道为代理渠道,20家公司第一渠道为经纪渠道。

  盈利之外,记者注意到,综改余波平复后,车险业务依旧是财险公司的“王牌”。

  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共有54家公司涉及车险业务,而年度签单保费排名前40公司中,39家均涉及车险业务。

  从车险保费看,行业整体出现分化,共8家公司车均签单保费低于1000元、20家公司在1000-2000元之间、另有16家公司高于2000元。

  相较分化严重的人身险、财险行业,再保险公司在公司业绩、偿付能力、风险评级等方面普遍更稳定。

  净利方面,10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出现亏损,分别为信利再保险、RGA美国再保险与大韩再保险。其中,信利再保险亏损最大,达0.22亿元。

  从业务表现看,未实现承保盈利亦是再保险公司净利亏损的主因。据统计,信利再保险综合成本率高达594.4%,大韩再保险为125.67%。

Copyright © 2012-2024 上海方锐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沪ICP备20230138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