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美发工作室,让您的美丽从头开始
行业报相对于党报而言,无论是发行量、覆盖面,还是其新闻本身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都较弱,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但作为行业报的记者首先要明白你所生产的新闻产品是为行业系统的所有人士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满足全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所需要的产品。比如说《中国劳动保障报》就是为劳动保障系统各条战线上的人员服务的,如果报纸脱离劳动保障新闻产品的供给,追求社会新闻面面俱到,那么报纸服务对象定位无疑是错位的。
行业报记者新闻采写要紧扣行业,是不是其它行业发生的事件就与我们没有关系,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我所说的紧扣行业,是说要从行业和专业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选择新闻采写的突破口。
2003年春季,西安市阎良区一名农村青年因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中身负重伤,省市区有关领导都亲自去看望,并向这名农民英雄表达自己和组织的心意,当时我了解到尽管有各级领导和组织的捐款,加上这名英雄的父亲拿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但巨额的医药费还是让英雄的家人一筹莫展。而且这位英雄为此还要落下终身残疾,我想将来肯定是要依靠政府的零星救济。如何能从制度上彻底解决见义勇为英雄的后顾之忧,用制度来弘扬英雄的见义勇为行为,我从利益保障的角度采写了一篇题为《见义勇为英雄的利益谁来保障?》的稿件,在报社得到了好评。文章以这名见义勇为的青年农民为例,分析了当前社会面对见义勇为行为时的一些尴尬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前瞻的观点和呼吁建立保障英雄利益的机制与制度方面的一些思考。既保证这个新闻事件与行业报沾边,而且相比所有对此事的新闻报道,我的报道既有深度,又有思想,能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以启示和参考,在同行中也受到肯定。
如果不是发生在这个行业的,或者从行业专业的角度去发现、思考、选择,它依然与行业报没有任何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个事件在社会上再重大再轰动,对于行业报来说它照样不是新闻。
行业工作的动态事件年年、月月、日日,甚至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和发生,有些事件在一个县市是新闻,但对于全省就不是新闻,而有些事件对于一个省市是新闻,但对于全国就不是新闻。如何从行业发生的各种事件中发现新闻,除了要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它,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全省全国的高度上去认识分析它的意义和价值大小。否则,都在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写一个一般的消息稿件上稿难不说,其价值也不言而喻。长此以往,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采写或者写来写去就那么些东西的心态和认识就会自然而生。
2002年,我在一次采访铜川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经验时,了解到该市其实在这方面的工作由来已久,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而且起步较早,持之以恒,成效显著。当然这也是铜川的客观形势决定的,因为铜川是一个资源转型性城市。对于当时的全国形势来讲,就业再就业工作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艰巨,而且是一项比较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准确地把握了劳动保障行业这一项工作的长期发展方向,把铜川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持之以恒抓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事迹,放在当时全国需要持之以恒抓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写了一篇题为《再就业
铜川锁定一个“恒”字》的稿件,被《中国劳动保障报》及时刊发为头版头条。而当年的铜川就业再就业工作也被表彰为全国的先进集体。事实上,我当时的导向把握和稿件题旨选择,现在证明也是正确的。
采写完这篇新闻稿件之后,我又了解到铜川为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开展送技术到社区到家庭等活动。我马上意识到这在当时的全国还是一大亮点,尽管当时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但是把技能送到社区和家庭的活动比较新颖,需要在全国提倡这种做法。如果简单地写一篇抓技能培训的稿件,要写出新意简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事件本身没有任何新意。针对这个事件,我从零距离服务促就业的角度写了一篇题为《铜川“零距离”服务促就业》的稿件,报道内容不但鲜活生动,而且对于行业工作的指导性显而易见。此后多年以来,在劳动保障工作中“零距离服务”这个提法越叫越响。
行业报纸新闻采写如果不好好动脑筋思考,往往不是写成了贯彻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的“八股文”稿件,就是写成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动态性“干条条”消息,而这类缺乏可读性和新闻性的稿件不仅报社编辑部不欢迎,就是见了报,读者也不欢迎。
寻找和选择行业新闻,首先要学习了解,并十分熟悉行业工作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以及基层各地方各方面的工作动态,力争成为一位行家里手,甚至是“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在驻地区域众多的行业信息里捕捉到新闻,也就是说只有你熟悉掌握行业工作,才能去认识、发现、选择行业新闻。否则,纵然与新闻撞个面对面,也无缘相识。
有了行业知识这个过硬的基础,面对众多的行业工作信息,我们就知道哪些是新东西。比如各地都在贯彻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而那些落实工作任务方法新颖,举措创新,省事省力,效果显著的某地某项工作就值得去采写,因为这样的工作经验性新闻有价值,可以给其它地方以借鉴和启示,甚至值得全面推广。
社会保险扩面是社保方面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各地的工作方法措施都是大同小异,无外乎领导重视,加强宣传,夯实任务等等。我在安康市社会保险经办中心采访,通过与几位领导的座谈,了解到该市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在攻克清欠难、征缴难、扩面难的“三难”实际中三年迈了三大步,其中有几个做法就很先进,比如针对困难企业参保缴费,采取企业筹一点、财政借一点、社保垫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既帮了企业顺利改制,又解决职工参保缴费与社保待遇享受。经过对采访笔记的梳理,我发现共有六项措施都是经验之举,而且安康就是以此取得扩面的好成绩,因此我仅就社会保险扩面这一个侧面写了一篇题为《六项措施到位
三年迈了三大步——安康力克清欠难、征缴难、扩面难》的稿件,稿件见报后,有好几个地市的社会保险经办中心主任给我打来电话表示称赞。
驻地记者经常接到当地各方面人士对于行业工作的投诉,大部分都是个例现象,如果仅就某一个人的问题写个稿件向有关部门呼吁一下,写出的稿件就没有分量,而且会令当地行业主管部门不满意,甚至会因此导致反感。面对这种类型的问题,作为驻地记者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帮忙不添乱。怎么帮忙?尽量协调把问题解决掉,或者转交给有关部门来处理。对于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认真了解投诉人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有关人士进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给有关部门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为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服务的,而不是为个别人服务的,行业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正是需要新闻关注的,而我们的新闻着眼点和出发点也在这里。
作为劳动保障报的记者,我在近几年经常接到下岗失业人员遭遇享受就业再就业有关政策方面的一些情况反映,他们很相信我能为他们解决问题,但是仔细了解之后,才发现他们遭遇的尴尬,并非某一部门某一个人的问题。在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之后,去年我写了一篇题为《基层出台措施更应突出可操作性——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效行动调查》的稿件,就群众投诉中所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此稿在基层反响非常强烈,认为这篇新闻稿件击中了目前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要害问题,不但替老百姓说了话,也为基层的具体工作人员说了话,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落实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把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做好。
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作为服务就业再就业一个最基层最具体的窗口,在全国各地都共同存在着人员、编制、经费等投入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群众说社区劳保所形同虚设,一方面社区干部说没人没钱工作怎么干。针对这个问题,我以采访安康这方面经验为切入点,采访了多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人员,了解了他们工作的苦衷和群众对他们的意见,写了一篇题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还需搭“结实”》的稿件,这两篇稿件都被报社编辑部安排刊发在报纸头版头条,可以说给行业工作掷了两枚炸弹,因为反映的问题很具体、很实在、很及时,也很需要及时解决。
当然,驻站记者在新闻采写时最好随时与报社的编辑人员搞好沟通联系,交换意见,以便提高新闻稿件的采写质量,同时避免做无用之功,这对做好新闻采写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Copyright © 2012-2024 上海方锐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沪ICP备2023013812号-2